提示:刘国梁,1938年7月,任中共滦昌怀联合县县工委书记(县委书记),是怀柔中共县委书记第一人。
刘国梁(1910—1975),陕西省绥德县人,曾用名刘国良。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后任延安四中、省立绥德县第四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。1934年参加清涧县地方游击队,1935年调入红军。全国抗日战争期间,1937年8月,任八路军120师民运股股长,八路军第四纵队民运科科长。
1938年7月至10月,随第四纵队挺进来到怀柔,在头道梁村建立平北第一个中共县级领导机构——中共滦昌怀联合县县工委,担任县工委书记(县委书记),在怀柔坚持抗日游击战争。曾带领挺进大队一连和县委工作组由头道梁、大地出发,向西南经渤海所、沙峪、南冶,抵达黄花镇一带,一路宣传抗日政策,教育人民团结起来,参加抗战。在黄花镇争取、教育一支土匪武装,经过耐心、细致的工作,把这支武装改编成有70人参加的黄花镇区游击队。
一天,日伪军35团进犯黄坎、花木地区,刘国梁率领区游击队在团泉附近,有力阻击了敌人进攻。四纵部队西撤时,这支队伍被编四纵34大队2连,归入正规部队。1940年又编为平北游击大队,返回平北,成为平北军区领导下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。
刘国梁带领县工委工作组,在黄花镇村建立了区抗日救国会,选出了各组织的负责人,开展抗日工作。随后又深入到黄花城、东宫、歧庄、平义分、上下王家峪一带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,组织建立村级抗日救国会等群众组织和村级抗日政权,在怀柔多地播下了革命火种。
1938年10月,刘国梁离开怀柔地区撤到平西,先后在抗大学习,担任冀热察挺进军第九团政治处主任,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,作为代表参加党的七大会议。解放战争期间,1946年,再来怀柔,曾担任冀察纵队第八旅、独立第五旅政治委员,随部队在怀柔桥梓、北宅、辛庄、口头一带驻防、作战、练兵。
全国解放后,1950年至1955年,任天津铁路管理局副局长、局长。1956年1月至1958年12月,任北京铁路管理局局长、党委书记。1960年,调到甘肃省,曾任省经委副主任、工交办公室副主任、省总工会主席、党组书记等职,1975年因病逝世,享年65岁。
责任编辑:王晓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