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李钟奇,1938年,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,在怀柔沙峪村,直接指挥31大队设伏,全歼日本关东军一个中队120余人,此战史称“打响平北抗日第一枪”。
李钟奇(1913—2003),辽宁建平人,1931年参加东北义勇军,1936年参加陕北红军,同年加入共产党。
1938年6月,在平西组织八路军第四纵队,宋时轮任司令员,邓华任政委,李钟奇任参谋长,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。第四纵队由平西出发,挺进冀东,支援冀东抗日暴动。李钟奇随邓华支队行军来到怀柔沙峪村,遭遇古北口而来的日本关东军一个中队。部队东进受阻,四纵队决定设下埋伏,消灭这股来敌,李钟奇直接指挥了这场战斗。此战全歼日军中队120余人,取得重大胜利,影响很大,史称“打响平北抗日第一枪”。战斗中,李钟奇亲临战场,靠前指挥,战斗接近最终胜利时,仍有少数日军负隅顽抗,当李钟奇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,不幸一颗子弹从前胸穿透后背,后脊椎骨右侧被炸成一个鸭蛋大的窟窿,又流血又冒气,呼吸已非常困难,生命垂危。部队从沙峪村找来村民杨广瑞、孙保代,带上门板、绳索绑成担架,加上几个战士,将李钟奇抬到村西简单包扎,连夜翻山越岭送到四海的随军战地医院救治。沙峪战结束后,邓支队继续东进,派一个连寻找李钟奇,最后在怀柔杨树底下村找到。部队托关系,将其辗转送到唐山开滦煤矿医院,在医院经孙萌芳大夫的掩护和治疗,一个多月后,神奇地归队了,被四纵部队称为“打不死的参谋长”。
1939年6月,去延安马列学院学习,1940年返回晋察冀任骑兵团长。解放战争期间,任晋察冀干校副校长,华北军政大学副教育长。1949年后,在军委军教局任部长,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1957年任军副、正参谋长。1964年,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,1982年离休,1988年,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荣誉勋章。2003年在北京病逝。
责任编辑:王晓燕